1、從生活作息上做起,最起碼一天三頓要定時定量,最好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表,然後嚴格遵守。


 這同時會對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塊吃的,這種習慣必須要改,並不是說晚上吃夜宵可以彌補過來的,因為人的生物鐘雖然可以前後移動,但總是在一定範圍內,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差別。 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查一下相關人體生物鐘的資料。


2、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狀是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 硬的、纖維類的東西不好消化。


 因而建議少吃多餐,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 食物以軟、松為主,一些比較韌性、爽口的東西不宜多吃,因為這些東西最難消化。 湯最好飯前喝,飯後喝也會增加消化困難。 入睡前兩三個小時都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如果覺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3、胃病的人應該戒菸、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


 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因而冷飲和雪糕也必須要戒,食物以熱為好,這對於任何人都是一個考驗,特別是酷暑時節。 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 牛奶可以形成一層胃的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後先喝一杯牛奶,在吃東西,是再好不過的。 多喝水,特別是熱水,因為人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把缺水誤認為是飢餓。


4、豆奶雖好,但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5、饅頭可以養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6、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該足量。


 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這樣胃會好受一點。 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對多吃。


7、有胃病的人飯後不宜運動,最好休息一下等胃部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工作,或者慢步行走,也對消化比較好,總之,餐後不宜工作。


8、非急性情況下,不提倡吃藥,因為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而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愈。 如果需要,提倡去看中醫,中醫的良方對於養胃特別有效。


9、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胃食物,不過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 而且,一定要記住,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像綠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10、再提一次,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 治病良方就是靠“養”,急不來,只能從生活習慣的改良中獲得。 我們都需要一個好的胃,這些習慣的改變都是必需的。


11、慎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激素、阿斯匹林、保泰松、一些抗凝藥等。 過於苦寒的藥物如龍膽草、苦參、黃連等,要慎用。


勞逸結合,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12.食療,經常用薏苡仁、山藥、大棗、茯苓、芡實等煮粥飲,可以健脾補氣、強身健體


春季多風,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 俗話“春捂秋凍”,說的是春天如何著衣保健;又說“春夏養陽”,則是從飲食方面來強調春天的養生策略了。 春天人體陽氣生髮、氣血流暢、肝氣舒展、肌膚潤澤、腠理開疏,在養生方面也應與這些特點相適應。


春季養生五宜


1.宜調養情志,振奮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老年人不要孤眠獨坐,自生鬱悶。 凡事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 改善不良情緒的最佳方法是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懷,可約上親朋好友外出踏春賞花,遊山戲水,散步練功等,以此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2.宜起居有常,防風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 早晨空氣清新,有利於排出夜間沉積在呼吸道內的有害物質,促進新陳代謝。 但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由於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的退化,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韌帶組織比較鬆弛,如果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不僅容易扭傷腰背部,還可能影響神經系統。 有高血壓、心髒病者如果突然改變體位,還可能發生意外。 老年人醒來後,可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四肢關節,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另外,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因此在衣著方面也不可大意(見“一忌”)。


3.宜飲食有節,補益陽氣~~ 由於春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營養消耗相應增加,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 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橘、蔥、姜、蒜、香菜、蜂蜜之類;由於 冬季新鮮蔬菜較少,容易造成攝入維生素不足,所以春天來了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香椿等。


4.宜強身健體,鍛煉體魄~~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 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 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以運動後精力充沛、身體輕鬆、舒服為度。 一般可選擇簡單易行的活動,如太極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風箏、盪鞦韆等。


5.宜養生保健,預防疾病~~春天除了注意飲食起居外,還要注意預防各類疾病。 因為春天乍暖還寒,氣候多變,細菌、病毒易於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所以平時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


春季養生五忌


1.忌驟減衣物。 從古至今,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 俗話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說法。 早春之時,寒溫交替,天氣反复無常,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 驟冷還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乘機造訪。 此外被褥也不可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


2.忌春困無度。 “春困秋乏”,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 中醫認為久臥傷氣。 睡眠過多,無病也會躺出病來。 因為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能力下降,氣血運行不暢。 春天的空氣十分清新,老年人應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使身體與季節的蓬勃之氣相應,從而杜絕困倦無度的狀態。


3.飲食無節 早春期的飲食以高熱量為主,老年人要注意多吃富有營養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發疾病。 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治感冒的雙重作用。


4.忌情志失調。 《紅樓夢》中有黛玉葬花的情節,生活中老人看到春花暖陽,也常常會滋生一些感傷的情懷,尤其是孤寡老人,更容易沉湎於對往事的無限傷懷中。 這對養生是很不利的。 情志一旦失調,外邪就會乘虛而入,造成身體疾患。 因此在春天老人應該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暢。


5.忌過度勞累。 春天是各種傳染病多發的季節。 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 如果過度勞累,或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在身體疲勞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從而導致呼吸道傳染病等疾患。 因此老人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適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