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常常會問:醫師我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中醫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不寐的病名,首見於《難經‧四十六難》,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


古代文獻中亦有稱為〝目不瞑〞、〝不得眠〞等。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


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


臨床上有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



  1. 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
  2. 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
  3. 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
  4. 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
  5. 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



  1. 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
  2. 白木耳燉冰糖。
  3. 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
  4. 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

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請參閱以下兩圖)。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對本病能有直接助益。患病以後,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因本病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辨証論治,處方用藥為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