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平日的保健重點,在於了解血液是組織修復關鍵,口訣為「運動、按摩、保暖」,透過運動維持血管彈性、按摩組織促進廢物排除、保暖關節以利血液運行通暢。
關節急性受傷時,會充血腫脹伴隨疼痛,此時宜固定關節,減少對患處拉扯,適當休息,冰敷、繃帶均勻加壓、抬高肢體,以控制關節腫脹,急性處理的口訣便是「PRICE」原則,復健著重「REST」原則。
人體組織有自我復原能力,但需要時間,一般來說,傷害愈複雜、血液供給越少之處,復原所需時間越久,韌帶約需1個月,骨頭則需2到3個月。物理治療時,通常考量個體差異,如年齡、受傷程度、癒合速度等,給予一般性或積極的訓練。
常見患者太心急,太早讓患處承受體重,貿然嘗試不合適的治療,導致重病情並留下後遺症。另外,每個治療時期有相應搭配的護具(見圖,以腕關節為例),使用不當者,輕則拉長復健時間,重則組織沾黏,導致不良預後,建議多與治療師討論。
保健重點在於了解血液是組織修復的關鍵,口訣為「運動、按摩、保暖」,透過運動維持血管彈性、按摩組織促進廢物排除、保暖關節以利血液運行通暢。
PRICE
P:保護患處(Protection) 中斷進行中的動作。
R:適度休息(Rest) 不要過度使用受傷部位。
I:冰敷(Ice) 剛受傷時會腫脹,冰敷可消腫。
C:壓迫患處(Compression) 適度包紮可避免疼痛部位腫脹,也有保護作用。
E:抬高患處(Elevation) 把患處放在比心臟高的位置,有利消腫。
REST
R: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 肘關節著重伸直手臂,膝關節彎曲60度以上才能走路,80度以上方便上樓梯。可透過熱敷增加關節活動度。
E:耐久能力(Endurance) 復健時負荷要輕、次數可多一些。
S:肌肉力量(Strength) 復健時負荷較重,但次數少。
T:降低疼痛(Tenderness) 以電療等降低痛覺神經敏感程度,有利復健過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