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炎(宜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A.神經性皮膚炎:
外用--土荊芥,馬纓丹,兩面針,三椏苦,硫磺各等量研粉加適量茶油調敷。構樹葉,番杏 ☆用法─鮮品搗汁敷患部。
B.接觸性皮膚炎:
外用--三椏苦,大風艾,黑面神,漆大姑各2兩,水煎洗。
木槿樹皮 ☆用法─水煎外洗。
C.藥物性皮膚炎:
內服兼外用--金銀花,銀鎖匙,甘油 ☆用法─水煎服兼外洗。
D.過敏性皮膚炎:
外用--漆大姑,杠板歸,金銀花 ☆用法─水煎外洗。
(2)濕疹(宜清熱解毒止癢)
A.急慢性濕疹:
外用--紫薇葉,白鶴靈芝草,或馬纓丹莖葉,苦楝樹根皮
☆用法─水煎外洗。
紅梅消 ☆用法─水煎加鹽外洗。小麥苗 搗汁敷,或白花臭草,鵝不食草 搗汁敷。
◎羊蹄根10克,硼砂2克,研末調醋,敷擦患部。
B.陰囊濕疹:
外用--穿心蓮30克乾燥磨粉 ☆用法─調甘油敷擦。
C.嬰兒濕疹:
外用--漆大姑,薄荷各適量,☆用法─水煎外洗。
(3)癬症(宜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A.體癬股癬:
外用--羊角扭果5兩,仙人掌3兩,了哥王1兩半,毛麝香1兩,切碎加醋3斤浸泡20天,去渣外洗。
B.手腳髮癬:
外用--馬纓丹粉,三椏苦粉,硫黃粉各10克,配凡士林調勻外擦。
C.體癬:
外用--白鶴靈芝4兩,羊蹄草1 兩,大飛揚1兩,用50%白酒1000 ㏄,浸泡1週,取汁外擦。
D.腳癬(香港腳):
內服--小飛揚,蒼耳草,埔銀各適量,水煎服。
外用--大飛揚,百部,古山龍各2兩,水煎洗。臭杏適量,水煎洗。
◎大飛揚3兩,浸75%酒精500㏄,5天後,以浸液外擦。
(4)蕁麻疹(風疹塊)(宜清熱疏風活血止癢):
外用--大風艾,六神花,漆大姑,毛麝香,苦楝樹葉等各適量,水煎
洗。
(5)搔癢症(宜驅風止癢):
內服--青葙全草或子,蘿芙木,六神花,忍冬莖,黃水茄,山芙蓉
☆用法─任取2~3種,各20~30g,燉肉服。
外用--◎漆大姑,黑面神,樟木根,臭川芎等各3兩,水煎外洗。
◎馬纓丹,白花臭草,鵝不食草各2 兩,水煎於睡前外洗。
◎葎草,或火炭母,或杠板歸 鮮品適量搗敷患部。
(6)皮膚感染(瘡癤疔瘤丹毒)(宜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內服--半邊蓮,白花蛇舌草,穿心蓮,羊蹄草,地膽草,雷公根,金銀花,蒲公英,小金英,野菊花,苦林盤,小飛揚,黃藥子,伽藍菜
☆用法─任取2~3種,各20~30g搗汁燉溫服。
外用--毛茛葉,忍冬莖葉,筆筒樹芽,小金英,臭茉莉根,紅雀珊瑚,粉藤
☆用法─任取2~3種,各30g,搗敷。
◎鮮犁頭草,羊蹄草,火炭母各等量,搗敷。
◎鮮霧水葛,或配魚腥草適量,搗敷。
(7)麻疹(普通麻疹)(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A.初熱期(以透疹解毒為主):
紫蘇葉,野芫荽,白茅根,蓮藕,半邊蓮
☆用法─任取2~3種,各20~30g水煎服。
B.發熱期(以涼血解毒為主):
金銀花,桑葉,雷公根,野菊花,薄荷,檉柳葉
☆用法─任取2~3種,各20~30g水煎服。
(8)帶狀疹(飛蛇)(宜解毒涼血消炎止癢):
參考口訣:「斬飛蛇,崁鼎蓋;蛇母走上山,蛇子走四散」連念六遍以上。
實施方法:準備鍋蓋一個,蓋頂繫繩子一條兩端各綁上福金,於黃昏時分赴室外朝天邊,心誠意正連念口訣六遍,拿起菜刀切斷繩子。
內服--紅梅消(刺波)根,紅乳草,藤紫丹,射干 ☆用法─適量水煎
服。
外用--海金沙研末調蛋白外敷;長梗滿天星或含羞草葉搗汁外敷。
過塘蛇,或石莧的鮮葉搗汁調雄黃粉外敷。
台灣馬兜鈴鮮葉加米漿搗爛,塗抹患部。
◎大飛揚搗汁加雄黃粉5分調敷;小飛揚與蒜頭1粒共搗調冷開水外
敷。
◎杠板歸與食鹽共搗取汁外敷;倒地鈴搗爛以布包裹浸熱麻油待溫擦
敷。
(9)燒燙傷(宜消炎消腫止痛):
落地生根葉 ☆用法─搗汁外敷患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