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工作與終身學習

【前 言】

「等我賺夠了錢,我就退休!」

「等孩子長大了,我就要雲遊四海享受人生了!」

好像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退休,帶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長大。真的有一天退休了,又覺得好無聊,真想找點有意義的是來做。真的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才覺得沒有孩子的日子還真寂寞。

「唉!找個事情來做作吧!真羨慕那些有事忙的人!」

「唉!這禮拜六孩子會不會回來看我?」

真的有一天又接了一份工作,或真有一天孩子回來跟你住,一段日子後,又聽到哀怨的聲音:

「好累喔!等這事過後,我還是回家享福吧!」

「孩子實在煩死人!一個人生活多逍遙!」

然後週而復始演出重覆的劇本,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過了一生!

沒有覺知,人總是做重覆的後悔的事!

【 體會工作對生命的價值】

做每件事前,總要先想清楚做它的理由再去做,否則很容易受自己情緒或別人的想法影響,而改變主意,浪費生命。但是一般人的想法都會受到逃避負面情緒的習性所影響。

例如:工作有壓力,就想逃避工作,所以只要讓我賺夠錢養老,我就不再工作了!顯然這樣的想法是: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不工作。不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逃避壓力。但 逃避工作壓力會少了壓力,也少了工作的成就感與工作價值。難道我們不能保有工作,然後拿掉工作壓力,或乾脆接受工作壓力來換取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帶孩子也是一樣,因為帶孩子很煩,所以等孩子長大,我就不再帶他們了。孰不知帶孩子同時也滿足親情與愛的給予,相互扶持與關懷?難道我們不能一邊帶孩子,一邊享受這份天倫之樂?

如果我們能多了解與體會工作對生命的價值,那麼壓力與煩就不足為道了,不是嗎?

【滿足自己與滿足別人】

人生走了五十載,才體會到原來工作滿足了自我價值感,讓自己覺得有用,也變得有用。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不管是對自己或對別人。

如果生命只是拿來享受自己,那未免低估了你的生命能量,其實要滿足自己,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如果還有足夠的能量,試著也去滿足別人,讓你的生命變得更有價值,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也許你會說:「等我賺夠了錢,再來滿足別人!」

「等我把我的問題解決了,再來幫助別人!」

「等我把我的身體顧好,家庭顧好,事業顧好,再來照顧別人!」

滿足別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算了!那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其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區分那件事情是滿足自己或滿足別人,大部份的事情都可以同時滿足自己且滿足別人。

例如:媽媽帶孩子,有沒有滿足自己?滿足孩子?

成交一筆生意,有沒有滿足客戶?滿足自己的荷包?

翻譯一本書出版,有沒有滿足讀者?滿足自己?

把靜心中心經營好,有沒有滿足靜心朋友?滿足自己?

同時去滿足別人也滿足自己,其實只是一個習慣,不是什麼新發明,對於我們習慣於滿足自己的事,練習也去找到滿足別人的方式,對於我們習慣於去滿足別人的事,也練習去找到滿足自己的方式。

【工作的自我價值總量】

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將此概念量化──計算每件事情的價值總量,包括對自己和對別人的價值的總量。

例如,成交一筆生意,則:自己得到業績;自己得到佣金收入;多一次成交的經驗;客戶得到滿意的商品服務;滿足自己或家人;公司得到客戶與市場佔有率;家庭得到經濟來源;給同事一個激勵……

如果用最簡單的計量,這件事的價值就是八分(每項一分),或者你按價值的輕重給予不同的分數(把它當成一種遊戲來玩,不要太認真)。這樣也可以幫助自己不再那般自私或那般自我犧牲的習性了,你覺得呢?

【終身學習的價值】

進一步去認識生命的價值,我們就會發現能力愈強,你所能發揮的邊際價值就愈高。例如,如果你的好友結婚,而你會開車,你就可以當他的禮車司機;如果你會攝 影,你就可當他的攝影師;如果你會接待,你就可以當他的接待員;如果你三項都會,你可能當他的總幹事。

所以,只要你懂得多又肯幫助別人,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份量就會不一樣。(當然我們要的不是什麼份量,而是自己對生命的價值的認定)所以,終身學習就伴隨著終身工作而來。

前一陣子報紙報導,有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拿到第二個大學學位,他準備再拿第三個學位。了不起! 

很多人都用「老了,記憶力減退,不行了……」來合理化解釋為何他停止學習。沒錯,老了學東西有許多不如年輕人的方便,譬如:我看書需要一副老花眼鏡,打電 腦時需要另一副老花眼鏡,與人交談時必須拿掉老花眼鏡──的確是比較辛苦,不過愈辛苦得來的成果愈甜美,不是嗎?

【終身學習的作法】

如果你的學習不能創造生命的價值,不能對自己有幫助及對周遭人有幫助,這樣的學習遲早會失敗的,終身學習當然就不復存在。

例如:如果你讀書時不准家人看電視,你做靜心時不准家人大聲說話,那你的學習就發生了負面價值。或者你只是學習,不去整合應用,也不會學以致用,這樣的學習就不會發生什麼大的價值,充其量是滿足你逃避現實的一種藉口。

所以,學習有三部曲:釐清、整合與應用。譬如:做亢達里尼靜心活動,先釐清它的步驟及動作要領,在活動中整合靜心的品質,氣功的原理,並在每天的作息中增 加做靜心這個項目,最後再將靜心的成果應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上,做實修,貢獻自己幫助別人。以這樣的態度與方式來學習的話,保證能做到終身學習。

所以,工作與學習是終身的,就沒有退不退休的問題。照顧自己與照顧別人是同步的,就沒有先後順序的問題。學習是終身的,就沒有老與年輕的差別。生命的價值是要透過終身學習與終身工作來創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