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材買回立刻處理
不少人有「買菜回家先休息再處理」的習慣,食材買回最好立刻處理 。細菌繁殖的速度超過想像,雞、鴨擺放在室溫下一、 兩個小時就會產生變化。先將食材分類處理,該清洗的、 該放冰箱的都先處理好,確保食物鮮度。
清洗時按照食材乾淨到髒的程度順序清洗,譬如最先清洗浸泡乾貨, 然後是水果、瓜類蔬菜、葉菜類、根莖類、豬牛肉、家禽類, 最後才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海鮮魚貝類。
削皮的水果如西瓜、香瓜和香蕉等,外皮要用小刷子清洗乾淨。 因為水果表皮的細菌,可能在切下或削皮時,隨刀具進入水果內部造 成污染。另外處理番茄、草莓、青椒和小黃瓜時,先清洗後再切除蒂 頭,避免細菌滲入內部。
2經常洗手
煮飯的雙手,也是夾帶細菌的溫床。接觸食材或調味料前, 最好先洗淨雙手,且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秒。
工作人員從搬水果→削去外皮→切成小丁→掀開垃圾筒, 沒有做到每個環節之後都要洗手或清洗砧板, 造成微生物大量孳生受到污染。 直到要求員工每做完一個動作一定要洗手、改善工作動線, 並改用腳踩掀蓋式垃圾筒,才將問題改善。
3一次處理一道菜
避免生熟食交互感染,另一做法是一次處理一道菜。 而且不要把生肉和尚未清洗的食材,直接放在流理檯面上, 最好用容器盛著,避免血水污染其他食物。
4食物一定要煮熟
加熱不足,是國內食物中毒的另一主因。曾經發生喜宴辦桌的紅蟳米 糕引發食物中毒,原因是蒸籠堆得太高,氣體循環不良, 最上層的紅蟳根本沒有蒸熟。
「食物一定要煮熟」,半生不熟無法達到殺菌效果, 煮熟吃比較安全。有些肉類表面會出現綠綠的金屬光澤, 這是因為生肉擺在室溫下太久,已經孳生微生物, 買回家後一定要洗淨煮熟才能安全享用。
5吃多少煮多少,別一再加熱
台灣天氣悶熱潮濕,一年四季都是細菌活動最旺盛的範圍。不將熟食 擺放在室溫下太久,且不可以把食物留在烤箱、 電鍋或微波爐內持續保溫,容易腐壞。
「最好現做現吃,吃多少煮多少」,加熱過程會讓食物組織起變化, 口味也變差,如果剩菜超過兩小時沒人吃,最好先拿到冰箱存放。
此外,不要把吃不完的剩菜,當做隔天的便當菜。「 最好飯前就先把菜夾出來裝便當」
6冰箱保存食物有期限
冰箱不是萬能食物保存箱,低溫不表示可以殺死細菌。 低溫會降低酵素活性,讓微生物處在半休眠狀態, 但回溫後微生物被喚醒,就要小心食物中毒危險。
為安全起見,食物冷凍後儘快在兩星期內吃完, 食物退冰後也要立刻用掉。
而且,冰箱是家庭中用電最兇的電器,每次打開冰箱10秒, 溫度就會上升5℃。
專家建議,冰箱維持七分滿和固定溫度(冷藏室溫度不高於5℃, 冷凍庫不高於-18℃)、食物儘量分裝成小盒並做好分類管理、 上層放熟食下層放生食,食物保鮮又可省電節能。 也可在冰箱放個溫度計,定期檢測冰箱溫度是否足夠。
7保持廚房通風乾燥
隨時讓廚房保持通風乾燥,包括注意廚房的抽油煙機、 排風和排水設計是否恰當。開水燒滾後,熄火打開抽油煙機, 讓有毒的氯氣和三氯甲烷隨抽油煙機排出, 不會飄散在室內空氣中被人體吸入。
砧板和抹布,用完即洗
抹布和砧板,是廚房中最易藏污納垢的地方。最乾淨的用來擦洗乾淨 的手,然後是碗盤布和流理台布,比較髒的可用來做地板擦拭布。
砧板的材質不是關鍵,而是怎麼善用並清洗它。木頭砧板好用好切, 可用在生食;塑膠砧板不易有刀痕,適合熟食;玻璃砧板容易清洗, 但缺點是容易損壞刀具。
無論抹布或砧板,用完立刻清洗,利用簡單的熱水和肥皂, 就能達到很好的清潔殺菌效果。除此外還要保持乾燥, 定期將抹布和砧板拿出去曬曬太陽,也能達到殺菌效果。
砧板是未經漂白的竹砧板;半顆籃球大的半圓型玻璃和不銹鋼碗, 用來洗菜和調拌沙拉剛剛好。
他還要求刀具一定要經常用磨刀石磨到鋒利好用, 否則食物的切口多,很容易感染細菌。
所有的蔬菜水果,也一定用乾淨的過濾水仔細清洗過, 才不會有漂白水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