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哲理知識 (1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深夜回家,在捷運車站遇到一個五十幾歲的婦人向我問路。我要她跟著我走。她像遇到救星一樣緊跟著我,還一邊叨念著感激的話。上了車,她跟我坐在一起,碎碎念著她是第一次搭捷運,如果沒趕上最後一班車,回家的路可麻煩了。她還說她老公長了癌症開刀療養,家裡的錢都花得差不多了,她在車站附近一家賣臭豆腐的小店當臨時工,現在是跟念大學的女兒擠在出租宿舍裡住。

我對她的故事並不感興趣,何況她身上一股臭豆腐的臭油味,薰得我難過。可是她說得很起勁。她又告訴我她的老闆多麼刻薄,她的同事整天抱怨。她說她勸同事先管自己認真做事,老闆壞就讓他壞。同事聽不進去,她就管自己埋頭努力工作,至少讓店裡隨時保持乾乾淨淨。

我先只是禮貌的漫應著她那些碎言碎語,我的眼光落在她腳上的一雙舊膠鞋,起了毛球的肉色廉價絲襪,還有那種菜市場地攤上一百元一條的伸縮性長褲,以及緊握著一個裝著食物的塑膠袋的一雙粗手。這是典型的台灣下層勞力階層婦女的裝扮。我想到她的辛苦,心裡對她起了憐惜。然而,等到我覺察自己對她的憐憫,不過是自以為比她高級,我的慚愧心與恭敬心就冒出了芽。

我要下車前,她頻頻向我道謝,還叮嚀我夜深了路上小心;她也沒忘記告訴我她賣臭豆腐的小店的詳細地址,叫下次一定要去找她,她可以請我吃一盤。

下車以後,我慚愧得更深了。我有很好的工作,生活優渥,還有餘暇讀許多提升性靈的書。我自認為比多數人有智慧,可是我卻在這個勞苦的中下階層婦女身上,看到自己的粗鄙。

是啊!在我這樣的生活條件裡,我所認為艱難的生命困局,全都是由心所造的虛幻之境,比起她在基本生活的威脅之下而能不憂不懼,我有什麼資格自認為我比她優越?所謂「富而不驕易,貧而無怨難」,她認份而自在,對人充滿感激,我呢?我只會憤世嫉俗,卻軟弱得拿不出任何改變的做法。我藉由讀書而體會到許多真理,可是那只是情緒上的收穫,這些體會如果不能變成自我改變與改變環境的實際行動,它就是假的。

近代儒學大師唐君毅先生給自己的一生打分數,他給不及格。他在病中作深切的自我反省:「吾自負能超凡絕俗,乃益見吾之同儕之凡俗。吾之傲慢,遂潛滋而暗長。」唐先生高風亮節,尚有如此獨特超強的反省能力,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病根,就是大家都自命超凡絕俗,而一個個不把別人看在眼裡,又一個個驕慢自大得不知不覺。而我犯的正是這種自大狂。

一個偶然相遇、言語粗俗的婦女,倒成了我的觀世音菩薩,我不但看到自己的障礙,也因此能從纏擾多時的情境中暫時跳開。我的心中充滿感激,也充滿敬慎。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修不是一種潮流,用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或自覺高人一等。靈修是修自己的內在,讓自己能夠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並且有能力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接納一切的發生,並臣服。

“生命當中最好的大師,是為難自己的人。那些在網絡上罵我的人,或在生活中任何與自己有衝突的人,都是我的大師,因為他們都是來幫助我修行的人。他們像一面鏡子,來教導我看到自己,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反映出我的內在是否還有憤怒、恐懼、貪婪......”

從2002年開始踏上靈修的道路至,張德芬重新詮釋她對靈修的認知。“當初,因為生活讓我感到痛苦,所以我靈修的目的是希望從此以後不要再感受到痛苦。”當時候,在新加坡一家國際知名公司擁有高薪厚職的她,某天看到廣告詞上寫著--靈修可以讓你得到永恆的快樂,喜悅”,她心嚮往之,於是辭去工作,專心研修各類心靈成長課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獲得“永恆的快樂,幸福與喜悅”。

“後來發現,靈修,其實是在培養自己跟痛苦同在的能力。”靈修並沒有完全消除她的痛苦,她笑說自己如今還是會感覺到痛苦,情緒上依然還會憤怒,然而,她能夠接受情緒的存在。

“以前覺得不被愛時,我會覺得很痛苦,可現在,我可以跟這種感覺在一起。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身為人,就不可能不會有痛苦,因為只有死人才不會痛苦。所以,當有人告訴你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你從此不再感受到痛苦,那是假的。”

讓張德芬重新看待靈修這事的原因,是她在靈修的過程裡,對很多大師的幻滅。過去,她認為大師的修行必定是到達了一個境界,都是人性沒有瑕疵的“聖人”,然而,這樣的幻想與她當初對渴望靈修能夠讓自己一勞永逸的不再痛苦的幻象一樣,最終破滅了。

很多大師依然存在著瑕疵,因為所謂的“大師”其實也是人,倘若人性沒有消除乾淨的話,這些“大師”在自己的人生裡頭還是存在痛苦,只是他們不說,或不承認而已。

“會追求大師,是希望對方可以給我甚麼法寶讓我一勞永逸的不再受苦,可他們沒有的東西,根本給不了我。”於是,她開始體會到,靈修,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而不是求一個大師,依靠大師拯救自己。對大師有所幻滅後,她不再追求大師,但依然很尊敬他們。

她認為生命當中最好的大師,是為難自己的人。“那些在網絡上罵我的人,或在生活中任何與自己有衝突的人,都是我的大師,因為他們都是來幫助我修行的人。他們像一面鏡子,來教導我看到自己,讓我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反映出我的內在是否還有憤怒、恐懼、貪婪......找大師的目的,就是希望獲得幫助,而生命中為難我的人,也在幫助我看到自己的陰影,自己不願意承認,看到的黑暗面。”張德芬慶幸自己而今有足夠的能力與意願去看自己,跟自己在一起。

●外在世界,是內在的小宇宙
人類的起心動念會投射出一個符合自己的想像的世界來,這可從事情的發生時的情緒反應看出。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各人的反應都不一樣,同時,也會因為事情發生時的時間與地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

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創造自己的世界,張德芬認為,“因果”不是僅存在前世種因今世得果,今世就存在著因果循環,我們每天都在種“因”收“果”,因果循環一直活生生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上演著,它們都是來自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人們發射出去的能量,都會影響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心存善念的,擁有正向能量的人,會招來好的人事物。她分享道,中國有則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個水果攤販有天看到一個穿得破爛的,正在逃亡的殺人犯。對方已經窮途末路了,看到他的水果攤上的大橙很想吃,可身上卻沒錢了。他手中拿著刀子,心想自己反正已經殺人了,他不在意自己去捅老闆一刀,打搶一顆橙。

可水果攤的老闆看他雖然面露兇光,但卻窮兮兮的,心生憐憫便給了他一顆橙。逃犯沒說一聲謝謝就走了。他來了好幾天,老闆每次看見他都給了他一顆橙。有天他走後,老闆翻過水果攤上的報章,看見一張警方懸賞3萬元逮捕的殺人通輯犯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正是自己每天給橙子吃的人。

老闆認為此事不能等閑視之,於是報警通知警察來逮捕逃犯。由於警察認為這逃犯會很凶悍,於是佈下天羅地網,以免他反抗傷人。然而,當逃犯看見警察時完全沒有反抗,任由警察來把他抓走。

他走後,老闆看見自己的水果攤上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我逃亡得好累,我已經窮途末路了,謝謝你給我溫情與溫暖,我唯一可以回報你的,只有這3萬元的賞金。

逃犯原本要傷害水果攤老闆,可老闆的善心不但沒有讓自己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還獲得對方3萬元的賞金的報答。

從這事情可以看到,人們每天都在轉變自己的生活。人們在每一個當下的所作所為,起心動念,都在改變自己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一樣,如果認為對方對自己不好,很可能是自己之前做了一些事情,說了一些話,或是自己發射出的能量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能量是一個給,另一個收,它必然是互相震動的。”她解釋到,很多心地善良,自信篤定的人,會有足夠的能力將兇和惡的人事物轉化成正面的事物。可如果個人的能量是虛弱的,自我保護性又很強,很多事情會變得更糟糕,來到面前的好運也會被自己推走。

●自省能夠締造社會和諧
目前,身心靈正蓬勃發展,市面上出現很多中心、門派,或出版物,張德芬認為這是一項福音,因為物質發展到飽和的程度後,人們會開始專注內在的世界。當人們願意去了解內在世界,會發現生命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其實源自童年的未竟事物。人們可以透過工作坊渲洩情緒,或與父母和解。

閱讀一些心靈書籍,有助於了解自己,明白到生活當中,若碰到不順心的事情需要反觀自己,並從事件中去探索自己有甚麼需要學習的功課。人們能夠做到這樣,社會肯定會趨向和諧。

在靈性書籍百花齊放的市場上,她選書的習慣,是以書本的編排、內容、作者的筆法與能量,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然後針對自己的需求去閱讀相關的書籍。

為許多心靈書籍寫推薦序,同時也是身心靈作家的她分享到,初涉靈性修行的人,可先從“入門書”開始閱讀,如《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有助於讀者了解何謂能量;埃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的《當下的力量》引導讀者活在當下,作者的另外兩本書《一個新世界》與《修練當下的力量》都是值得推薦的靈性好書。

更深入一些的,有丹.米爾曼(Dan Millman)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James Redfield的《聖經預言書》,羅賓.夏瑪(Robin Sharma )的《和尚賣了法拉利》都以小說的方式呈現。

●全然的喜悅,來自願意接納陰影與情緒
近來給她帶來很大的震撼的書,是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的《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很多靈修者強調開悟、覺醒、超脫,作者卻給她不一樣的觀點,這些觀點雖然不是最正確,但卻是她贊同的。

當初一直希望自己變成一個100%聖潔、完美、幸福與喜悅的張德芬,以為跟對了大師,修夠了法門,加上足夠努力,就會達到完美的境界,可是,並沒有。“把張德芬這名字刪除掉,我僅剩下肉體時,那我的家人,我的書,關我何事?別人罵我,羞辱我,也不關我的事;即便是家人去世了,孩子的未來我也不用操心了,能夠到這境界,人生還有什麼煩惱?能夠到這樣的境界,我才是全然的聖潔。”

在她對一些販賣靈性的大師或教派感到困惑,卻在閱讀了這本書後解惑。“販賣軍火與販賣靈性,都是為了金錢利益,但前者禍害社會,後者至少為社會大眾帶來健康,是我以前太過理想化了,在道德上對他們有要求。”她說,靈性導師也是人,只要是人,就存在人性的瑕疵。取對方的長處來幫助自己成長,至於這個人的行為,其實不需要理會。

當靈修者對大師幻滅時,請看自己當初追求靈修的起心動念。張德芬認為不外乎兩個:逃避恐懼,想要全然的喜悅,以及爭取自我感覺良好。若要自我感覺良好,那就去伺候自己“小我”;若是追求全然的喜悅,她認為,最好的方法是接納自己的陰影,在每個當下跟自己負面情緒相處,是唯一的方法。

●靈性不是裝飾品,必需品
寫了《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這三本暢銷書後,她被譽為華語世界最暢銷的首席身心靈作家。當時,被捧得高高在上她開始自我膨脹,覺得自己了不起。然而,走過生命的一些歷程,她開始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看到自己的內在還有一些陰影沒有去修正。

許多靈修者太過強調正面,卻忽視自己的陰影,但其實,靈修者不能否認或忽視自己的人格缺陷,而是接納,更不要因身分與頭銜而偽裝自己活在光和愛裡。誠實地讓人家知道,不管是甚麼身分的人,即便是靈修者也會發脾氣,也會有煩惱,這都是生命的實相。

然而,很多大師卻為了要受人崇拜而掩飾負向面目。老往真善美,光和愛靠,被壓抑著的負面情緒或陰影,總有天一定會爆發開來。當一個人被生活的情景逼得必須面對自己的陰影時,能夠看到與接納自己的陰影,才會活得舒服自在。

她建議人們不要把靈性用來當作裝飾自己,以向外展示的物品。更不要把靈性當作宗教,將它強加在他人身上。再說,靈性不是必需品,有些人來這世界上的目的是玩,不是修功課,這些人不需要靈修,智慧也比別人高。自嘲資質比較魯鈍的她,才需要乖乖的修生命的功課。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成大事的,都是情緒管理專家有永不抱怨的思維

1.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余沉吟片刻,答:天天罵我,說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中可以沒有他。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來的小沙彌,對什麼都好奇。

秋天,禪院裡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捨。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的發展和傳統的文化效應,越來越多的人信奉神佛,但是,如何正確拜佛、菩薩和神卻是很多朋友比較迷惑的,今天,鄭博士拋磚引玉,以下內容僅供朋友們參考。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群人等著要過河,船夫把渡船從沙灘上推到河裡,河邊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因為兩岸船隻的往來,都給壓死了。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禪語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色線,是佛教及道教中常用的開運寶物,在佛教的說法,五色線的綠、紅、黃、白、黑,象徵如來佛的五種法門:信、進、念、定、慧;而傳統道教的說法,五色則分別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以及東、西、南、北、中五方。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

2.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给弟子講課,他拿了一个缽,裡面裝滿了水,把一個石頭丢進這個缽裡,水就滿出來了。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無法超渡任何人,除非你開始超渡你自己...
所謂超渡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
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

超 渡 你 自 己【推薦閱讀】

文/ 許添盛 醫師 
所謂的超渡,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大師容格(Carl G. Jung)從考察非洲及美洲原始族人的神話、宗教、童話、傳說而發現一些恒古以來便有的典型性格模式,他把這些模式稱為原型,是人類藉由遺傳而為生的共通心理機能。他認為經過人類祖先無數次在各種典型重複的經驗和進化,便以某些成形的心理性格固定模式 - 原型能量的方式遺傳到人類的深層心理結構之中。每個人體內自出世便深深地嵌入了某些原型能量,它們就像一種生命的勢能 (potential energy) ,一旦業力機緣已成熟,外在出現誘發原型的特殊情境或人物,該原型便會被活化而彰顯在行為之中,並與對應的處境發生如戲劇般的反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原型例子 :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讓「它」煩去,「自己」不煩。久而久之煩惱會越來越少。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無法改變外在事件(因為那是你們許多人創造的,而你的意識還沒成長到你能個別地改變集體創造出來的東西),所以你必須改變內在的經驗。 這是在生活中到達主控權之路。 沒有一件事其本身是痛苦的。 痛苦是錯誤思想的結果。 它是思維里的一個謬誤。 痛苦來自你對一件事的批判。 去掉批判,痛苦便消失了。 在神的世界裡,沒有什麼“該”或“不該”。 做你想做的事。 但不要去批判,也不要去指責,因為你並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也不知是為了什麼目的。 要祝福一切――因為一切都是神透過活生生的生命所創造的,而那就是最高的創造。 地獄是你的選擇、決定和創造所可能產生的最糟結果的經驗。 它是否定我或對與我有關聯的你之為誰說“不”的任何思維之自然後果。 它是你因為錯誤的思想而遭受的痛苦。

然而,即使“錯誤思想”這個詞也是個誤稱,因為根本沒有錯的事。地獄是喜悅的反面。 它是不圓滿。 它是知道你是誰和是什麼,卻無法去經驗。 它是遜於你的本質。 那就是地獄,對你的靈魂而言,不可能有的更大痛苦。 我告訴你,在死後,根本沒有你們在以恐懼為基礎的理論裡所建構的那種經驗。 然而,靈魂有一種經驗,會是很不快樂、很不完全、很不完整,而且讓你遠離神的最大喜悅,以致對你的靈魂而言會是地獄一般的。 但我告訴你,不是我要送你去那兒,也不是我導致你有這經驗。 而是每當你以任何方式,將你自己與對你自己之最高想法分開時;每當你排斥你真的是誰或是什麼時,是你,你自己,創造了這經驗。 

你們是你們自己的規則判定者,而你是唯一可評估你做的多好的人。 你可以照你希望的去做而不必害怕報應。 不過,事先覺知其後果對你卻是有用的。 後果只是後果。 這些和報應或懲罰完全不同。 那些在你看來像是懲罰的事――或你稱之為邪惡或惡運的事――只不過是自然律在維護它自己而已。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人問老和尚:
何為“觀心如鏡”? 為何人要學鏡?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人向釋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偉大的聖人,尤多羅可(Uddalaka),他的兒子斯維特凱圖(Sverketu)問他:「爸爸,我是誰? 那個在我裏面的是什麼?我試了又試,我靜心又靜心,但我還是找不到它。」

  斯維特凱圖是一個小孩,但是他提了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問題。
如果是別人問這個問題,尤多羅可很容易就能回答,但是怎麼才能幫助一個孩子理解呢?他在問一個最大的難題。

  尤多羅可不得不設計一個方法。他說:「你到那邊去,從那棵樹上摘一個果子來。」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