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在大約二十年左右前和「斷捨離」相遇的。當我前往高野山的寺廟寄宿時,我看見修行僧侶們對於必需品珍惜使用的態度,並將各個角落都清掃得乾乾淨淨,營造出令人神清氣爽的日常空間,那是一種與飯店不同感覺的清爽舒適。當時,雜誌和電視上正好吹起了「收納術」風潮,非得將堆到滿出來的東西詳細地分類、整理、收納,就沒辦法進行整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可說是連續不斷的「加法」,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走上街,四處都充斥著物品。然而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們是不是連「讓自己混亂的物品」都扛上肩頭了呢?
近距離觀察高野山的生活,讓我察覺將加法生活轉換為減法生活的重要性,而最後引出的結果,就是我過去在瑜伽道場習得的「斷行」、「捨行」、「離行」,這是為了斬斷欲望,離開執著的修行哲學。能不能將焦點放在物品和人類的關係,進而展開行動呢?這麼思考之後,我得到的就是「斷捨離」。
我們的生活,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無奇的家事構築而成,因此,要讓生活擁有「清爽的環境=神聖的空間」,是不是從平常開始,就必須反覆進行維持呢?用不著閉上眼睛,也不用打坐,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並非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為心靈帶來了變化,只要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換句話說,斷捨離就是「動禪」。
那麼具體來說,「斷捨離」是什麼樣的過程呢?與其說是過程,其實只要了解思考模式,就會開始「察覺」,接下來的程序就會自己啟動,試過的人都會無可自拔地持續斷捨離。很多人對「整理」這種代表義務的字眼感到很有壓力,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然而他們卻說「斷捨離就沒問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是將被埋沒的自己挖掘出來的工作。
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斷捨離,這樣一來他們的人生也能變得輕鬆舒適。還有,我也希望能讓這個充滿物品的社會中,只有最低限度的必要物品出現在必要的場合,說穿了,就是促進生活的循環和代謝!
斷捨離會很奇妙地成為習慣,能夠讓人了解自我,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加速良好的變化!現在就讓我們來 斷捨離吧!
先讓我來說明一下斷捨離的定義。因為只要了解這個機制,就能激起鬥志,所以非常重要。舉例來說,當有人要我們「把房間弄乾淨」時,我們會從什麼地方開始下手呢?要把房間弄乾淨,大家應該會想到「收拾」、「整理、整頓」、「打掃(清掃、擦拭、打亮)」等等。可是,「收拾」和「整理、整頓」有什麼不一樣呢?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在斷捨離,我們極為重視「收拾」,因此要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
「收拾」 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篩選時的關係軸是「自己和物品的關係」,以及「現在」這個時間軸。也就是說,試問這個物品和自己現在的關係是否還存在,進而選擇。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漫不經心地「整理」,但若是關係軸和時間軸不到位,就算進行整理也沒辦法區別必要物品和廢物。有些別人送的東西,明明不喜歡卻又捨不得丟;有些則是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而留著,卻又很難用到;還有一些即使知道和垃圾沒兩樣,還是放著不管……。這些物品的軸心,已經偏差到「物品和別人」,以及「未知的將來」、「一去不復返的過往」了。其實大體上來說,利用斷捨離處理的大部分情況,都是基於這種概念來整理收拾。總而言之就是丟掉=「捨」。把物品裝進垃圾袋塞進儲藏室,並不叫做整理,只不過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罷了,只能算是移動。斷捨離的重點,就是將物品趕出屋外。如果貫徹「捨」這個動作,就會出現只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裡。
而時間就是「現在」,因此這些具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會經常更新=新陳代謝。只要認真整理收拾,自然也能樂於更換物品,原因在於您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多餘的東西,最後只想留下真正喜歡、必要的東西,這就是「斷」的狀態。所謂斷捨離的定義,就是在實行這個「斷」和「捨」之後,進而放開對物品的執著,處於輕鬆自在的狀態(=離)。
本文作者:山下英子
本文出自:<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由/平安文化 出版
近距離觀察高野山的生活,讓我察覺將加法生活轉換為減法生活的重要性,而最後引出的結果,就是我過去在瑜伽道場習得的「斷行」、「捨行」、「離行」,這是為了斬斷欲望,離開執著的修行哲學。能不能將焦點放在物品和人類的關係,進而展開行動呢?這麼思考之後,我得到的就是「斷捨離」。
我們的生活,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無奇的家事構築而成,因此,要讓生活擁有「清爽的環境=神聖的空間」,是不是從平常開始,就必須反覆進行維持呢?用不著閉上眼睛,也不用打坐,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並非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為心靈帶來了變化,只要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換句話說,斷捨離就是「動禪」。
那麼具體來說,「斷捨離」是什麼樣的過程呢?與其說是過程,其實只要了解思考模式,就會開始「察覺」,接下來的程序就會自己啟動,試過的人都會無可自拔地持續斷捨離。很多人對「整理」這種代表義務的字眼感到很有壓力,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然而他們卻說「斷捨離就沒問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是將被埋沒的自己挖掘出來的工作。
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斷捨離,這樣一來他們的人生也能變得輕鬆舒適。還有,我也希望能讓這個充滿物品的社會中,只有最低限度的必要物品出現在必要的場合,說穿了,就是促進生活的循環和代謝!
斷捨離會很奇妙地成為習慣,能夠讓人了解自我,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加速良好的變化!現在就讓我們來 斷捨離吧!
先讓我來說明一下斷捨離的定義。因為只要了解這個機制,就能激起鬥志,所以非常重要。舉例來說,當有人要我們「把房間弄乾淨」時,我們會從什麼地方開始下手呢?要把房間弄乾淨,大家應該會想到「收拾」、「整理、整頓」、「打掃(清掃、擦拭、打亮)」等等。可是,「收拾」和「整理、整頓」有什麼不一樣呢?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在斷捨離,我們極為重視「收拾」,因此要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
「收拾」 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篩選時的關係軸是「自己和物品的關係」,以及「現在」這個時間軸。也就是說,試問這個物品和自己現在的關係是否還存在,進而選擇。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漫不經心地「整理」,但若是關係軸和時間軸不到位,就算進行整理也沒辦法區別必要物品和廢物。有些別人送的東西,明明不喜歡卻又捨不得丟;有些則是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而留著,卻又很難用到;還有一些即使知道和垃圾沒兩樣,還是放著不管……。這些物品的軸心,已經偏差到「物品和別人」,以及「未知的將來」、「一去不復返的過往」了。其實大體上來說,利用斷捨離處理的大部分情況,都是基於這種概念來整理收拾。總而言之就是丟掉=「捨」。把物品裝進垃圾袋塞進儲藏室,並不叫做整理,只不過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罷了,只能算是移動。斷捨離的重點,就是將物品趕出屋外。如果貫徹「捨」這個動作,就會出現只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裡。
而時間就是「現在」,因此這些具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會經常更新=新陳代謝。只要認真整理收拾,自然也能樂於更換物品,原因在於您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多餘的東西,最後只想留下真正喜歡、必要的東西,這就是「斷」的狀態。所謂斷捨離的定義,就是在實行這個「斷」和「捨」之後,進而放開對物品的執著,處於輕鬆自在的狀態(=離)。
本文作者:山下英子
本文出自:<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由/平安文化 出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