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防腐劑、漂白劑、乳化劑、黏稠劑、人工甘味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糖精...都稱之為「食品添加物」。什麼是食品添加物?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
到超市逛逛看看市售食品的現況。我發現,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人工調味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信手拈來,隨便看一包餅乾零食,居然防腐劑添加了兩、三種,真的是太多了,為了要求達到耐放、不變質的目的,廠商做了多重保障,甚至雙重保障。在美國的超市,幾年前我就發現,很多冷凍食品與鋁罐汽水裡面,都加了防腐劑BHT,基本上,冷凍食品與真空包裝,是沒有必要加防腐劑的,但是,如果有雙重保障,顧客在買回去的路上或儲存期間,不會退冰變壞或漏氣變質,所以顧客就更沒有理由退貨了,這對廠商來說是小投資省大麻煩。
好吃、好看,但卻不健康
大家都愛吃香噴噴又鬆鬆軟軟的麵包、蛋糕、饅頭、餅乾等爽口的食品,但是這些食物為了要膨鬆可口好吃,為了要聞起來香噴噴,引人食慾,裡面都添加乳化劑、膨鬆劑、香料、品質改良劑,更為了加工方便,麵品類要用的油可能就是氫化油(含反式脂肪酸,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食物要好看能鮮豔奪目,在製作時可能會加漂白劑,讓它白泡泡,如果希望食物中帶一些黏稠性,在製程中就會加點黏稠劑。
此外,為了讓食物好吃又QQ有彈性又能防腐,可能就會加一些硼砂、結著劑;想讓食物呈現鮮紅色澤,這時食物裡就有可能加一些保色劑、防腐劑(亞硝酸鹽)了,像大家一向愛吃的菜乾(金針乾、高麗菜乾、白木耳、竹笙)、果乾(柿乾、芒果乾、鳳梨乾)為了保持鮮豔的顏色,就會用二氧化硫(漂白劑)來進行燻蒸。
而女孩子們愛吃的蜜餞,為了保持鮮豔的顏色,就要先漂白再染色,再加防腐劑、人工甘味料如糖精、甜精,看了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連飲料中也是充滿著添加物,香料、色素、人工甘味料、品質改良劑、黏稠劑,你相信嗎?這些漂亮的飲品是由這麼多的加工物合成的。
這些防腐劑、漂白劑、乳化劑、黏稠劑、人工甘味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糖精……都稱之為「食品添加物」。它們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幾乎是扮演著無所不在的角色。什麼是食品添加物?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
古人早就會用天然食品添加物
聰明的古人沒有冰箱,無法保存食物,因此會將打獵得到的牲畜,用醃、燻、風乾的方法來保鮮;如果過多的蔬果類食物無法吃完,就用乾、泡、醃、漬、醬的方法來保存;想要食物顏色鮮豔,就會用紅花、紅麴來烹調紅色的肉類、蛋類。
古人很早就會用天然的香辛料,像新鮮的蔥、薑、蒜、芫荽,乾燥過的五香粉、八角、花椒、桂花、紫蘇;香菇、海帶、黃豆芽可以熬湯達到食物的鮮美味;如果要食物Q彈有咬勁,老祖先就會用人工的捶、搗法。上述這一些,都是天然的食品添加物。
但是,自從二十世紀開始,人類隨著化學技術與化學工業的發達,人工食品添加物的開發與應用產生戲劇性的轉變。產品的色、香、味、質感,大幅「提升」,強烈誘使消費者的喜好,一旦習慣了人工食品添加物,很多人就踏入了不歸路,持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食品添加物已成了不可抗拒的致命吸引力。
何謂食品添加物?
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一章第三條規定,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是:「本法所稱食品添加物係指食品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用途而添加於食品或接觸於食品之物質。」
因此,食品添加物有以下的特點:
1.食物中原本不存在,是為了某種目的,在食品製造加工過程中特地加進去的。
2.不能單獨食用。
3.使用量很少,約為百分之一以下,常常只能有幾個ppm(百萬分之一,例如:一公斤食物加入千分之一公克的添加物為一ppm)。所以誤用時的影響很大,可能會高達一百到一千倍。如果不肖業者為了美觀、防腐、降低成本,而添加了有害的添加物,這樣就會危害了消費者健康,不但缺德甚至會觸法。
4.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是要申請,經中央主管機關查驗登記,並發給許可證才可上市販賣使用。
類別 | 品目 | 使用食品舉例 | 對健康可能的影響 |
防腐劑 | 硼砂(Na2B4O7.10H2O) | 脆丸、油麵、魚、蝦 | 積存體內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有時引起紅血球破裂或腦膜痙攣而有少尿、禿頭、貧血、體溫失調、腸胃潰瘍現象。 |
福馬林 (已禁用) | 酒類、肉、肉製品、乳製品 | 頭疼、昏睡、呼吸困難、消化障礙、嘔吐。 | |
β-荼酚(已禁用) | 醬油 | 腎臟障礙引起蛋白尿。 | |
水楊酸 (已禁用) | 酒、醋 | 耳鳴、頭痛、盜汗、發冷、嘔吐、呼吸困難、心臟衰竭。 | |
氟化氫(HF) (已禁用) | 油脂、牛奶、酒精 | 侵害腸道及膀胱黏膜。 | |
漂白劑 | 吊白塊 (已禁用) | 肉、牛奶、芋頭、蓮藕、牛蒡、洋菇 | 頭痛、頭昏、嘔吐、呼吸困難。 |
過氧化氫 | 麵粉 | 頭痛、嘔吐。 | |
色素 | 鹽基性芥黃 | 糖果、黃蘿蔔、麵條之黃色素 |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
鹽基性桃紅精 | 糖果、蛋糕、薑、梅、肉鬆 | 全身著色,排出紅色尿液。 | |
奶油黃 | 糖果、蛋糕 | 肝癌。 | |
硫酸銅 | 青豆仁、海帶 | 嘔吐、腹痛、嗜眠、痙攣。 | |
螢光劑 | 螢光增白劑 | 四破魚、吻魚仔 | 致癌。 |
人工甘味劑 | 對位乙氧苯脲 | 蜜餞 | 肝、脾臟腫瘍。 |
類別 | 品目 | 使用食品舉例 | 對健康可能的影響 |
防腐劑 | 去水醋酸鈉 | 乾酪、乳酪、奶油、人造奶油 | 具致畸胎性。 |
抗氧化劑 | BHA、BHT | 油脂、速食麵、口香糖、乳酪、奶油 | BHT確定為致癌劑,BHT有些研究顯示具有致癌性。 |
人工甘味劑 | 糖精、甜精 | 蜜餞、瓜子、醃製醬菜、飲料 | 由動物試驗顯示,會致膀胱癌。 |
阿斯巴甜 | 飲料、口香糖、蜜餞、代糖糖包 | 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苯酮尿症者不可以食用)。 | |
保色劑 | 亞硝酸鹽 | 香腸、火腿、臘肉、培根、板鴨、魚干 | 與食品中的胺結合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鹽。 |
漂白劑 | 亞硫酸鹽 | 蜜餞、脫水蔬果、金針、蝦、冰糖、新鮮蔬果沙拉、澱粉 | 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亦有氣喘患者致死案例。 |
人工合成色素 | 黃色四號 | 餅乾、糖果、油麵、醃黃蘿蔔、火腿、香腸、飲料 | 以石油工業產業---煤焦為原料合成,有害物質混入的機會很多,本身毒性強,有致癌性的隱憂,會引起蕁麻疹、氣喘、過敏。 |
殺菌劑 | 過氧化氫(雙氧水) | 豆腐、豆干、素雞、麵腸、魚漿、肉漿製品、死雞肉(漂白並除異味) | 會刺激腸胃黏膜,吃多了可能引起頭痛、嘔吐,有致癌性。規定食物中不得殘留,不得作漂白劑。 |
類別 | 品目 | 使用食品舉例 | 對健康可能的影響 |
以前合法現已禁用 | 溴酸鉀 | 使用於麵粉(麵筋改良劑) | 已確定有致癌性(民國83年正式禁用)。 |
甘精 | 蜜餞、飲料等(甜味劑) | 會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性已確定。 | |
色素紅色二號 | 糖果、飲料 | 有致癌作用(民國64年禁用,但73年某些進口糖果、清涼飲料仍抽驗到)。 | |
毒性強、一向禁用,但仍有業者違法使用 | 硼砂 | 年糕、油麵、油條、魚丸、碗粿、粽子、板條、火腿、芋圓、粉圓(使Q、脆、具彈性、具保水、保存性) | 硼砂吃下後,轉變為硼酸,積存體內達1~3公克會急性中毒而嘔吐、腹瀉、虛脫、皮膚出現紅斑。超過20公克腎臟可能萎縮,生命危險。 |
吊白塊、福馬林 | 本為工業用的漂白劑卻被使用於米粉、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蘿蔔乾等食品 | 殘留的甲醛易引起頭痛、眩暈、呼吸困難、嘔吐、消化作用損害、眼睛受損。殘留的亞硫酸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也有引起氣喘患者致死的案例。 | |
奶油黃 | 酸菜、醃黃蘿蔔、麵條(工業用黃色色素) | 肝癌。 | |
鹽基性芥黃 | 酸菜、醃黃蘿蔔、麵條(工業用黃色色素) |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