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吃愛自己,愛地球,先從挑選有機、安心的食材開始。大家最關心我怎麼買到安全、無藥物殘留,又不破壞環境生態的食材?以下原則提供參考:


●選擇經過驗證,貼有標章的有機農產品。
目前,農產品的「有機標章」透過四家由農委會輔導認可的驗證機構核發,包括:
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


2006年開始使用的有機農產品CAS標章,下方會寫出驗證單位。除了有機農產品標章,市場上有些產品貼的是「有機農業轉型期產品」。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蘇慕容指出,所謂「轉型期」,是指這個農產品已經轉為有機或自然農法栽種,但是剛起步,未滿三年,栽種環境還沒完全達到有機的認可標準,所以暫時發給一個「轉型期」或「轉換型」標章,為了區隔已轉為有機農法的產品,和一般慣行農法的產品。「消費者選擇轉型期的產品,代表一種支持,讓生產者有信心繼續走下去,最後達到有機的目標。」


●仔細閱讀產品的包裝,上面應該印有生產者、地址電話等資料,愈清楚愈好。


農委會委託國立宜蘭大學設立的「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上,可查詢有機種植者的資料,及抽檢農藥殘留的紀錄等資訊。



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流程應是透明可見,而且可以追溯生產者。所以,號稱有機卻沒有包裝、標示不清,也不知生產者是何人的農產品,消費者應合理懷疑其真實性,拒絕購買。


●打電話詢問,或直接到農場參觀等任何方式,實際了解他的栽種環境及理念,再消費支持。因為有一些認真優質的農人雖然沒有申請驗證,但其實是以自然安全、友善環境的方法栽種。


經常拜訪有機農場,目前專職寫作的朱慧芳分享她的心得說,大多數有機農民都很歡迎消費者親身參觀農場,他們詳細說明農場的環境、生態,並讓生產過程一切透明化,真實呈現消費者面前。


●就近向住家附近的小農購買產品,支持在地生產者。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謝麗芬認為,社區可以自發組成小團體,一起探訪、發掘居家附近的優良生產者,親自拜訪,集體購買,慢慢建立穩定的生產消費關係,也便於就近監督,為自己吃的食物把關。


●購買當季蔬果,可以減少農藥、化學肥料及其他化學添加物的風險。


●不要再以蔬果表面是否遭蟲咬,或外表長得瘦小難看當做判別有機農產品的標準。品質好的有機蔬果是新鮮健康,沒有破損,外表挺立,而非一副病懨懨,脫水起皺紋的樣子,朱慧芳說。


 



●即便是有機農產品,也應該確實清洗,再烹煮食用。


專長農藥毒理研究,前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組長翁愫慎在《農藥與生活》裡建議:


葉菜類去除腐葉,包葉菜類剝除外葉,瓜果豆類去除蒂或梗之後,都以清水浸泡10分鐘,用手輕輕推洗莖葉,或以軟毛刷輕輕刷洗表面,然後再用清水沖洗一次。


水果類則先以清水浸泡15分鐘,用軟毛刷輕輕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da觀二呆 的頭像
    linda觀二呆

    linda6857的部落格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