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原是安全港灣,但對於幼兒來說,最容易發生受傷事故的地方卻是在家裡,這一方面在於父母或照護孩子的人在家中可能容易放鬆警惕,另外,家裡的各種家具、玩具、食物確實處處暗藏危機。專家建議,家有幼兒的父母對安全防範不可掉以輕心,孩子經常活動的空間內應該相關用品都應做適當配置。同時,最好具備兒童緊急事故發生時的處理常識。


紐約華裔兒科醫師丁玉梅表示,燙傷是五歲以下兒童在家中常見事故,而且,燙傷後果通常比踫撞傷害嚴重。她說,幼兒洗澡時容易發生燙傷,許多華裔父母對此表示不解,他們對熱水燙傷的重視程度低於火燙傷。事實上,成人和幼兒對冷暖的感覺不同,幼兒皮膚較敏感,成人認為合適的水溫可能對嬰幼兒過高,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幼兒洗澡水溫不得超過120華氏度。


丁玉梅說,熱湯、熱茶等也容易造成水燙傷,幼兒沒有安全意識,看到東西就想用手去拿。因此,孩子從七、八個月開始會爬後,熱湯熱茶都要放在幼兒不能觸及的地方。


火燙傷最常發生在廚房,家長最好為爐灶旋鈕安裝保護,以防小孩子打開爐灶,爐灶前面不要放置凳椅,烹調時鍋把朝向爐灶裡面,以防孩子踫觸,但最安全的作法可能是安裝廚房隔離門,不准孩子進入廚房。丁玉梅建議,如果出現燙傷意外,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涼水沖20至30分鐘,使燙傷的皮膚表面溫度降下來,然後塗上抗生素藥膏。


丁玉梅表示,一歲左右的幼兒開始學走路到一歲半前的這一階段,走路還不穩,容易摔跤踫傷,父母應將金屬、玻璃等堅固物體,特別是放置在客廳的桌椅的邊沿和稜角用泡沫、布料或橡膠包裹起來。兒童睡覺時從床上滾下來,或玩跳床容易摔傷,事故嚴重性受床的高度和地板的硬度影響,父母盡量不要與孩子睡在一起,並要留意兒童床護欄的高度和是否穩固。


丁玉梅說,兒童摔傷後若傷勢嚴重,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急診。如果是表皮擦傷,則可以在家中處理,用清水將傷口洗乾淨,自然風乾,再塗抹膏藥。


幼兒常見事故還包括吞食異物,丁玉梅說,許多家長知道孩子可能對花生等堅果過敏,但幼兒錯誤吞堅果還可能造成窒息,應避免讓三歲以下的兒童吃堅果。玩具生產商一般會標明玩具適合兒童的年齡,買玩具時應看清楚標示,小零件容易被幼兒放進嘴裡。另外,珠寶、一分錢硬幣也經常被孩子誤吞。一旦孩子吃東西卡住喉嚨,父母不要試圖將其摳出來,年齡較小的兒童,應抱住孩子的雙腿,頭朝下而拍打後背;年齡稍長的,應從後背緊緊抱住其胸部猛力擠壓,直到孩子將異物吐出,但同時應打電話尋求緊急救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