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油會危害健康、引發致命疾病,但是好的油卻對健康有益,還能代謝掉身體多餘的油脂。因此我常說:「油能殺人,也能救人。」如何正確地挑選食用 油,是足以影響健康的一門學問。人類的食用油,經過一段非常長時間的演變過程,其中每一次的新發現和教訓,背後都有無數人的生命作為代價。
油的進化史
第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營養學家發現牛油、豬油等動物性脂肪比黃豆植物油更營養,開始鼓勵人民食用。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參加越戰、韓戰皆慘敗,營 養學家發現,戰敗原因之一在於美國人體內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體力下降,無法應付需要大量體力和靈活度的叢林戰爭。這時專家們又開始呼籲人 民減少食用動物油脂,改吃植物油。
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問題,因此美國人又發明了人造植物性氫化油,將植物油打入氫氣製成氫化植物奶油,這種「反式脂肪」不易腐壞且製作成本低、香味口感可比動物油,廣為人民所接受,自此之後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調上,製作餅乾、酥油、糕點等食品時更是缺它不可。
直 到三十年後,科學家發現氫化油因為是「假油」,無法被身體分解,也無法被代謝出去,最後只能留在體內,囤積在細胞或血管壁上,成為人類肥胖、心血管疾病的 最大成因。現在連氫化油的原產地美國,有些州都已全面禁止使用氫化油。在台灣,也已訂定標準勸導民眾,每天食用氫化油(或稱為精製植物油、人造奶油、反式 脂肪或乳瑪琳)不宜超過兩公克,否則會有三高風險而影響健康。
最新的健康用油觀念
● 選擇:
1.不易產生油煙的油。
2.不經過高溫、高壓處理的冷壓油。
3.以有機方式製作的油。
● 不要選擇:
1.氫化油:也就是反式脂肪、乳瑪琳。
2.酸敗油:時間存放過久已經氧化的油。
3.回鍋油:重複使用或已有臭油味的油。
4.精製油:為了把雜質和雜味去除,而過度加工的油。
|
家中食用油分為三大類
1. 高溫烹調用油:需要高溫油炸時,要用飽和脂肪酸,可反覆使用,而不致產生致癌物。
2. 中低溫烹調用油:進行煎、蒸、煮、炒等溫度不超過冒煙點的烹調時,要選擇不飽和脂肪酸。且切記這類油絕對不能高溫烹調,以免產生致癌物。
3. 保健補充用油:適時補充保健油營養食品。現代人普遍 n-3不飽和脂肪酸不足,例如亞麻仁油、魚油。
///氫化油可以說是健康的頭號殺手
常在演講時告訴大家,吃氫化油幾乎等於吃塑膠,或是吞口香糖。因為氫化油、塑膠、口香糖,都是地球上本來不存在的東西,在自然界很難自然分解,動 物吃下肚,也很難消化吸收,身體要花費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力氣才能把氫化油排出體外。以前診所的一位護士告訴我,她家的貓咪從來不吃洋竽片、薯條,或是任 何含氫化油脂的食物。反而是拿海豹油、藍藻、優質的健康食品去餵牠,牠搶著吃。這是動物的本能,能區分該吃與不該吃,好與不好。可惜很多人喪失了這種本 能,無法分辨。
今天,我要讓大家親眼看看一個實驗。告訴您氫化油是多麼的不自然! 市售的洋竽片與薯條,是在台灣最容易找到的氫化油來源,我估計炸鹽酥雞、炸臭豆腐、炸油條、炸甜甜圈、炸春捲、炸花枝丸、炸甜不辣、、、等等,也常是由氫化油所炸出來的。
美國人做了一個實驗,把速食店賣的東西,諸如漢堡、薯條放到透明玻璃罐裡面,看看多久這些食物會腐敗,實驗為期十周。結果,所有的麵包都發霉、肉都 爛掉了,居然薯條還完好如初,可見氫化油脂把薯條包住,讓薯條不會腐敗。連黴菌、細菌都不吃氫化油,為何人類要吃呢? 吃到肚子裡面,身體怎能正常代謝呢? 所以,氫化油除了當油脂以外,居然也可以當防腐劑使用,埃及人如果早一點知道,說不定會拿氫化油來做木乃伊!
人造奶油的製作方法,是在每個植物油分子裡加兩個氫原子,使原本順式脂肪酸 ( cis -Fatty Acid) 變成反式脂肪酸 ( trans -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由於分子的極性較大 ,油 分子之間的互相吸引力較強 , 所以在常溫下 ( 25 ℃ ) 是固態,相當穩定。 而 原本的大豆油、玉米油這些植物油 , 在常溫下 比較不穩定 , 呈液態。 這就像變魔術一樣 ,液態的植物油, 加了兩個氫之後 , 就變成固態的氫化植物油,然後再加點調味料、人工香料與色素,味道與模樣就跟奶油一樣了。
大 家最耳熟能詳的人造奶油就是乳瑪琳。從三十年前開始,台灣人就很盛行吃乳瑪琳,至今仍歷久不衰。另外一種氫化植物油 , 大家比較沒聽說 , 但卻更常吃 , 那就是植物性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s) 。酥油是麵包師父作麵包或餅乾時 , 幾乎都會加的油 , 以前多半是用豬油 ,但 現在幾乎全都用氫化植物油作成的酥油。 它可以 使糕餅、麵包的口感更好 。 除此之外 ,由於氫化油不易敗壞,可重複高溫油炸,使食物酥脆、賣相好,有很多業者都使用氫化棕櫚油來油炸食物,例如炸雞、薯條、洋竽片、餅乾、蘇打餅、爆米花、油 條、臭豆腐、鹽酥雞……等等。所以,外食族或喜歡吃麵包、糕餅、零食的人要小心了,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吃下了許多對健康有害的「氫化油」。
氫 化油可以說是健康的頭號殺手,因為自然界幾乎沒有氫化油存在 ( 除了牛肚子裡的細菌會製造一些之外 ) ,人類自古以來的食物裡也幾乎沒有這種東西,所以只要一吃下肚就糟糕了!有多糟呢?由於反式脂肪酸在我們的生化反應裡是完全不被接受的,所以會導致體內生 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就像原本應該吃油的引擎,卻以水代油灌進油箱一樣,久而久之,引擎自然就會故障。
加 拿大政府健康部門於 1992 年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母奶收集起來化驗,發現其中有高達 7.2% 的成分是反式脂肪酸,這表示母親本身吃了很多人造奶油、糕餅或其他氫化油。試想,母奶中有 7% 是根本不能吃的氫化油,多麼恐怖!也難怪現在有那麼多小朋友從小就有一大堆毛病。另外,美國解剖各個年齡層的意外身亡者 發現,由於從小就吃不該吃的東西, 兩歲兒童的血管已經開始有破裂 (Fatty Streaks) 的現象。要知道,血管管壁本來應該是光滑的,可是現代很多小孩的血管壁卻已經有裂痕,使血小板與壞膽固醇開始堆積,形成硬化斑塊 ,難怪 中風的年齡會越來越低。過去,美國的研究向來認為油脂攝取越多 , 癌症罹患率越高 , 近幾年 用更 精確的統計分析 ,卻進一步發現,原來是氫化植物油吃越多,癌症罹患率越高。
因此,美國政府規定 , 從 2006 年起,食品要清楚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丹麥也規定 , 從 2004 年起,含反式脂肪酸超過 2% 的食品 , 不得在丹麥販售,顯示各國都開始正視這個問題。而在台灣,一般民眾不曉得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危害的嚴重性與存在的普遍性 , 麵包師傅、餐廳廚師、路邊的小販更不知道他們用的油對健康有多大影響 , 食品標示更是不清不楚 ,種種現象 實在令人相當憂心。
健康頭號殺手:氫化油 | |
氫化油的各種名稱 |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 、轉化脂肪 (Trans Fat) 、氫化植物油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氫化棕櫚油 (Hydrogenated Palm Oil) 、植物乳化油、植物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s) 、起酥油 |
優 點 | 不易敗壞、可重複高溫油炸、降低成本、使食物酥脆、賣相好 |
缺 點 | 自然界幾乎不存在、人體無法正常代謝、有肝毒性、干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細胞膜缺損、荷爾蒙障礙、增加壞膽固醇、使血管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過敏、自體免疫、免疫力下降、癌症、糖尿病病變 |
哪些業者經常使用 | 食品加工廠、麵包糕餅店、速食店、西餐廳、一般餐廳、飯店、早餐店 |
隱藏在什麼食物中 | 1.油品:人造奶油 ( 乳瑪琳 ) 、植物酥油、炸油 2.需油炸、烘烤、酥製的食物:炸雞、薯條、烤麵包、餅乾、蘇打餅、爆米花、油條、鹽酥雞、臭豆腐、炸排骨、炸雞腿……等等 3.零食糕餅類:洋竽片、冰淇淋、巧克力、餅乾……等等 |
以上內容摘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陳俊旭醫師的健康飲食寶典》一書第五章「追求健康,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
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 Cold Preparation (Condiments & Salad Dressings), Low Heat (Sauces, & Baking) , Medium Heat (Sauteing),High Heat (Browning & Frying), 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水炒、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
適合涼拌 ( 49 ℃ 以下 ) 的油:
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之外,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只適合水炒 ( 100 ℃ / 212 ℉ ) 、不可用中火炒的油:包括葵花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雖然也算,但因為營養價值 太好了,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
只適合中火炒 ( 163℃ / 325 ℉ ) 、不適合煎炸的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 油、豬油、馬卡達姆油。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問題極為嚴重,我堅決反對使用。另外,棉花仔油通常拿來做餅乾,由於對身體有毒性,會殺精蟲,我也不建議食用。
可以大火炒或煎炸 ( 190℃ / 375 ℉ ) 的油類:包括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 椰子油和棕櫚油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煎、炸都沒問題,但我發現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不符合我的「好油」標準。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我會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