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勞林手中所拿的即為刷一下就可以讀取資訊,被稱為Skimmer的設備;
桌上擺設的是被稱為Embosser,用於打刻信用卡號的手動工具。
麥格勞林手中所拿的即為刷一下就可以讀取資訊,被稱為Skimmer(圖)
桌上擺設的是被稱為Embosser(圖),用於打刻信用卡號的手動工具。
皇家騎警提醒新移民來到加國,面對人生地不熟環境,以及語言障礙,易成為詐騙罪案目標。北溫騎警詐騙罪案及縱火調查組警員麥格勞林(Michael McLaughlin)指出,新移民除了因語言能力及不了解本地商業模式而遭到詐騙外,也可能落入使用家鄉語言的海外詐騙電話陷阱。拒絕誘惑,適度懷疑,「態度」有時是防範詐案的最重要因素。
郵件偷盜身分 詐騙第一步
麥格勞林在接受專訪時,展示偽信用卡的製造工具,當中包括一個可直接握在手中的小型卡片資料讀取器,存放不同信用卡外型的數位資料儲存器材,用於打刻信用卡卡號的工具,以及電腦設備,而這些器材多可直接於商店,或是於網購合法取得。
麥勞林指出,一名歹徒製造偽卡,首先必須先得到可用的身分訊息,取得沒有任何資料的「白卡」,印製表面,貼上雷射浮水印,將資料輸入卡中,打刻卡號,一張仿真度高的偽卡,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即可完成。
而在警方展示的信用卡中,確實有部份偽卡品質相當良好,一般人不容易辨識,但不同的信用卡會有細微的保安措施,如印製一些細小文字,而偽卡不一定做到完全翻版。此外部分偽卡製作相當粗劣,曾使用信用卡的人應都可察覺卡片屬於偽造。
由於製造偽卡的首項工作為取得受害者的個人資料,麥格勞林指出,歹徒下手的目標多半仍為一般民眾的郵件,詐騙犯雖不一定有機會於郵件中直接竊取信用卡,但可得到民眾的個人資料,如地址、生日等,然後致電發卡公司,編一套故事加上擁有完整資料,就有機會取得信用卡公司寄出的新卡。
此外歹徒也可能冒名銀行,甚至利用偽造網頁,騙取民眾的身分資料。麥格勞林呼籲,若有更改密碼等與銀行有關事務,應該親自前往、主動致電或使用銀行網站,避免被詐。
不熟悉本地文化 容易上當
一位住在城市屋單位的華裔C先生表示,數年前他剛移民抵加時,某日兩名男子表示是由管理公司指派,負責檢查及清理洗衣機的管線系統,由於兩名男子身著制服,C先生未向鄰居查問就讓兩人入屋,但當兩名工人檢查時,略感到他們似乎不是非常專業,但仍支付50元,第二天向鄰居及管理公司詢問,才知道兩人根本是冒用名義入屋。
麥格勞林表示,上案即為最標準的詐騙案件。他指出,騙徒相當喜歡選擇英語較差,容易行騙的民眾下手,包括老人及外國遊客。防騙之道除了加強英語能力,也可以盡量與一位英語能力佳的可信賴人士保持聯絡。
此外,他亦鼓勵新移民可多學習本地民眾進行商業活動的習慣,以及多與周圍社區的左鄰右舍聯繫,分享生活訊息,都是可以自我保護的好方法。
在本地的不少華裔移民可能曾經接到類似的電話,電話中另一端為甜美的女性聲音,先向受話方說請您參加民意調查,之後再度致電說您中了大獎,但須先寄出手續費,才能拿到獎品或獎金等。
聽到習慣語言 移民易中招
麥格勞林指出,此類詐騙手發非常普遍,民眾可能聽到自己習慣的語言,容易放鬆戒心或是過度信任而遭詐。此外,他亦指出很多詐騙集團會利用民眾關心同胞的同情心,以動人的聲音說「您的家鄉需要幫助」,藉著募款名義詐財。不只新移民,耆老亦容易成為此類詐案受害。
台灣過往經常傳出的「金光黨」詐財,麥格勞林表示,本地確實有傳出類似的手法,也證明了防範詐騙,「態度」可能比語言能力等因素更為重要,因為「貪心」及「過度信任」,確實為最常見的遭詐騙要素,除了要了解「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行善之心的民眾也可以主動尋找慈善機構,勝過等待別人打電話詢問要不要捐款。
他建議如果接到任何的「得獎」電話,可以先坐下來緩口氣,然後與可以信賴的人談談,就可發現當中可能有詐。他亦指出,部分經常發生的詐騙手法,例如進行交易時,買方故意寄出高出交易價格的支票,並要求賣方將差價寄回,稍後賣方發現收到的根本是空頭支票。
此外,民眾也應該慎防「釣魚」電話或郵件。還有在設定密碼時,莫過於容易被人猜中,如兒女的名字、自家的地址,個人密碼盡量保密,即使家人也應避免告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