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不吃肉的人越來越多,更多速食餐廳、小餐館、和正式餐廳提供素食的選項,讓民眾吃素比以前更方便。

考克斯報團報導,以植物為主的飲食不僅更健康,而且符合經濟預算。


素食主義有不同層次,也各有特別的名稱:


★「半素食」(semi-vegetarian)的限制最少,奉行此種飲食的人以素食為主,但偶爾可吃肉,又稱為「彈性素食」(flexitarian)。雖然沒有規定肉類和素菜的比率,但一般準則是素食占90%到95%。


★「魚素」(perscetarian)是不吃所有肉類,但吃魚和貝類海產。這種飲食方式較易被愛吃肉的人接受。想成為吃全素的人,從吃魚素開始,也不失為一個循序漸進的好方法。


★「奶蛋素食」(lacto-ovo-vegetarian)是不吃所有肉類和海鮮,但吃蛋和乳製品。


★「奶素食」(lacto-vegetarian)只吃乳製品,但不吃蛋與所有的肉類。


★「全素食」(vegan)是不吃所有動物產品,包括乳製品、蛋或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


吃素的人要從哪裡攝取蛋白質?


對非素食者來說,肉類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聯邦農業部的食物金字塔建議,應吃多種不同食物,包括肉類和豆類。吃多種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很重要,因每種食物所含的維他命和礦物質都不同。


素食者可以根據自己飲食習慣的嚴格程度,完全從植物中(例如全穀類、堅果、豆類、蔬菜和水果)攝取蛋白質,或從魚、蛋、乳製品中吸收。


對素食好奇而想成為素食者的人,專家建議,應循序漸進,嘗試以大量植物食品逐步取代肉類,例如從每周一餐素食開始。


對注重健康者來說,少吃肉,多吃豆類、水果和蔬菜是有益的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增加攝取全穀物和不飽和脂肪的飲食,能降低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植物含有高纖維,可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水果和蔬菜含有抗氧化劑,保護心臟和動脈,而且不含膽固醇或飽和脂肪。


據洛瑪林達大學 (Loma Linda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素食者的壽命平均比肉食者長七年,全素食者更比肉食者多活15年。


除 了健康因素,還有人是為了文化、宗教因素吃素,但現今有更多的美國年輕人受到提倡環保、保護動物等資訊的影響,而決定吃素。philly.com報導,賓 州大學英國文學系大四學生莉亞‧亞伯姆斯表示,僅是健康一個因素,不足以讓人長期吃素,但加上了對環境的責任感和對其他生命的道德感,讓她決定維持素食。


管 理全美超過4000所學校與企業餐廳的「好胃口管理公司」(Bon Appetit Management),在2005-2006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當時有8%的學生自認是素食主義者,不到1%的學生表示自己是全素食者 (Vegan)。到了2009-2010年,素食主義學生增加到12%,全素者有2%。


營養學家曼吉斯(Reed Mangels)認為,最大的轉變是美國人對素食的態度,10幾年前提到素食,許多人擔心會營養不均衡,現在提到素食,則會討論是屬於哪一種素食主義,哪一家素菜館的餐點較好吃。


不過,健身專家建議,民眾在轉變為全素食者前,最好與醫生和註冊營養師商討一個計畫,確保自己身體能獲得所需的營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da觀二呆 的頭像
    linda觀二呆

    linda6857的部落格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