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眩暈是常見文明病之一,症狀發作時,天旋地轉、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臉色蒼白、冒汗或突然昏倒。發生眩暈的原因很多,包括內耳眩暈症、腦動脈硬化、頸椎病、高血壓、貧血、神經衰弱以及某些腦部疾患等。


中醫認為該症多因氣血虛弱、腎虛、肝火上擾、痰濕內阻、淤血停滯等因素,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停滯於頭部所致。治療應以補腎、養血、益氣、清肝、化痰、活血藥物為主,調節自律神經功能。


眩暈的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虛症是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不足、腦部失養所引起;實證則為肝郁化火、痰淤內阻等病因,擾亂頭竅而導致,診斷時,須查明病因,才不會錯判誤治。


通常可分下列五種情況用藥:


1.肝火上炎:眩暈耳鳴、頭痛目脹、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苦咽乾、面紅目赤、且生氣時眩暈加劇。治療上,宜清肝瀉火,常用方劑如石決藤飲等。


2.氣血虧虛:頭暈目眩、疲倦無力、心悸失眠、臉色蒼白、食欲不振、遇勞累尤易加重。治療上,宜補養氣血,常用方劑有益氣養榮湯加減。


3.腎精不足: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痠痛、疲倦無力、遺精早洩。治療上,宜補腎生精,常用方劑有天麻杜仲湯加減。


4.痰濁停滯:頭痛頭重,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胃口差、嗜睡。治療上,宜健脾化痰,常用方劑有定眩化痰湯加減。


5.淤血阻竅:眩暈頭痛、頸肩臂麻木疼痛、健忘、心悸、失眠、耳鳴耳聾、面唇紫暗。治療上,宜活血通絡,常用方劑有化淤抗眩湯加減。


若針灸,則可扎頭部百會,手部合谷,腳部太衝、太溪、三陰交等穴道,或用耳針,都可改善眩暈症狀,但易復發,需配合中藥。眩暈除辯症論治及針灸外,還要配合飲食控制,適度運動,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暢,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da觀二呆 的頭像
    linda觀二呆

    linda6857的部落格

    linda觀二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